有的病人发现,吃了半个馒头后,餐后血糖不高,而且趋于正常了,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也比之前好了;还有的人总结说,头天晚上吃的少,第二天空腹血糖偏高,而头天晚上吃的多的话,第二天早上空腹反而降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恭喜,说明胰岛功能恢复的相当不错,身体已经能够处理适合正常人的碳水化合物了。
饮食是糖尿病人最难受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因为他们担心害怕血糖高,不敢吃东西。可其实,每个糖尿病人都应该迈出这一步,因为你不吃,怎么知道餐后血糖如何,空腹血糖又如何?摸不到血糖的规律,又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控糖呢?只有通过饮食测试出来的血糖,才能够判断到底是反应性高血糖还是摄入性高血糖。
有的人只喜欢测早晨空腹血糖,并以此为标准治疗,当他们把这个血糖值拿给医生看的时候,医生就会加药,进而加重了胰岛的负担。所以,注重餐后血糖也是重点,餐后两小时血糖才是最能反映胰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血糖标准,也更能判断出该使用何种控糖方法。
上次接触到一个糖尿病患者,他克制饮食,吃的很少,但是餐后血糖非常高,而且持续性地高,一周两周三周,餐后血糖都在二十几。是因为他的胰岛功能已经减弱了,甚至毁掉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再强行加药了,而是应该改变一下思路,把药物化学式降糖改变成物理控糖,在不伤害胰岛的前提下,控制血糖;在可以改善饮食的情况下,把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试过物理控糖的病人都明白,物理控糖是和吃饭同时进行的,在小肠里就把食物中的单糖分子吸附包裹住了,减缓了肠道粘膜对单糖分子的吸收速度,以及单糖分子进入血液的速度,人体餐后两小时血糖高峰值改善到六个小时平缓吸收。所以病人吃的舒服,血糖还不高。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这种方法呢?因为病人家里没有医生,不能随时随地检测血糖,改变治疗方案,也没有医生护士随时监督生活习惯和饮食状态。长期吃药不仅厌烦,对生活没有期望,还容易损肝肾,引发并发症,使胰岛功能变差,进而让血糖进一步失控。况且,大把吃药不仅没有控制血糖,还限制了饮食,药吃的越多,饭吃的越少。我们如果用物理控糖的方法,那就可以增加食物了,同时又不让血糖过高,维持自己好不容易恢复的胰岛功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