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的毕业设计工作量非常大,
而且涉及很多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
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
感动了很多人,
这股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以脑炎为例的儿童预检设计
作者:童赪彤
导师:任梅
在你年幼患病的时候,
是否医院中久久排不上号而焦虑烦躁?
是否曾医院之间而病情却没有好转而不安?
又是否曾因为初步诊断的漏诊而离死亡很近?
-一个残酷的现实-
在我国,患儿基数大,而儿科医生却供不应求,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儿科看诊效率低、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儿科诊室挂号难成为了常态。
▲对苏大附二院《年大数据报告》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一段不想再经历的日子-
对于一些“医院常客”,每到生病都医院,医院所给出的诊断都不尽相同。
很多时候并不是医生学艺不精,而可能是因为时间的推移使病情有了另一方向的发展而产生的漏诊,或是病情叙述不清导致的误诊。
以病毒性脑炎为例,其发病初期的症状和感冒发烧相似,易被患儿家长仅当做感冒发烧来处理,一旦检查出脑炎的典型症状(如颈强直),则会认为初期为患儿看诊的医生医术不精。
▲患儿持续发热三天后家长带其就诊
▲患儿在初期诊断为感冒后人持续发热并在降温后出现病毒性脑炎症状家长再次带其就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然而实际上,病毒性脑炎是由感冒发烧这样的疾病发展而来的,而在病情发展中,谁也不能保证是会发展成病毒性脑炎,还是病毒性肺炎,还是仅仅是感冒发烧。
-也许事态会有转机-
为了帮助解决儿童就诊难的社会问题,我的毕业设计以脑炎为例,针对儿童就诊的预检环节进行再设计,旨在帮助提高预检效率与预检准确度,实现重病优先,提升患儿的就诊体验。
▲对预检环节进行再设计搭建由预检监测系统、患儿家长APP端、医院预检台端三部分组成的预检产品服务体系
未来的预检,将不仅仅只是为患儿测量体温以及通过肉眼对患儿进行经验性的初步诊断。
由预检监测系统、患儿家长APP端、医院预检台端三部分组成的预检产品服务体系,在日渐成熟的动作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全国摄像头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专家系统等技术的支撑下,将实现实时监测患儿各项体征信息并为患儿家长及预检护士实时提供患儿病情发展的可能性判断。
▲预检监测系统将采集到的患儿体征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得到患儿身体状况综合评分为重病优先做准备
▲在患儿家长个人移动设备上采集患儿体温并汇总到预检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评分
▲在医院预检台配合使用对患儿友好的预检产品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兼顾患儿的情绪
-患儿家长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神经-
在APP端,患儿家长可以实时查看患儿各项体征状况以及一段时间内的监控状况;并根据评分提示进行网上挂号;查看挂号队伍中其他患儿情况。
实时状况一目了然,极大地缓解了患儿家长的情绪,有效地避免了因排队问题产生的医患冲突。
▲患儿家长可以在APP上查看患儿各项体征评分、网上挂号、查看队伍详情
-未来的预检台上将会出现它和它们-
缓解患儿紧张焦虑的情绪、让患儿感到温暖舒适,同时,采集患儿的体征数据汇总到预检监测系统中对患儿按评估的分数进行排序,让重病患儿优先就诊,是预检产品所要达到的目的。
▲预检产品展示
在外型上以曾经风靡一时的重力感应游戏“涂鸦跳跃”的主角“涂鸦’为灵感来源,其给人以一种充满活力又不过分张扬感觉,即是脑炎患儿的最佳伙伴。
▲灵感图绘制
▲草图深化
▲建模渲染
▲使用情景
▲产品细节图
▲符合儿童手掌抓握的患儿端“陪伴小天使”
▲陪伴状态下利用红外测温完成额温测量
▲患儿端“陪伴小天使”的拿取示意
▲患儿端“陪伴小天使”的使用示意
▲以脑炎为例的儿童预检产品设计(面向护士角度)
▲以脑炎为例的儿童预检产品设计(面向患儿角度)
▲以脑炎为例的儿童预检产品设计(患儿端“陪伴小天使”)
▲以脑炎为例的儿童预检产品设计(患儿端“陪伴小天使”)
以脑炎为例的儿童预检产品服务体系设计不仅仅服务于儿童脑炎预检,而是以脑炎为例,为未来在各疾病预检环节的改进指出方向,帮助解决我国就医难的问题,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调研/产品设计:童赪彤(weixin:TTTcht)
指导老师:任梅
内容/排版:童赪彤
原创文章,欢迎原装转发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Mei老师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