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饮食 > 饮食办法 > 山川上的中国吟锦瑟尹昌龙弹拨五十弦

山川上的中国吟锦瑟尹昌龙弹拨五十弦

发布时间:2018-10-7 18:33:39   点击数:

年4月14日19点30分至21点,在“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五讲上,学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先生在盐田区图书馆读海书吧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李商隐:西川道上吟锦瑟》。主持人由著名设计师、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韩湛宁先生担任。盐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体局局长)谢向东先生、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姚银泽先生、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女士等领导,青年学者魏甫华先生出席并聆听了当晚讲座。尹昌龙先生刚从杭州参加完“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匆匆赶回,来不及吃晚饭,一碗泡面略作晚餐。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尹昌龙几乎是一气呵成,在讲座中,唐诗宋词、中外名著尹昌龙随手衔来,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谈吐、深厚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在场读者的一阵阵掌声。通过尹昌龙的讲座,现场读者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李商隐,也对李商隐的诗歌有了全新的理解。

尹昌龙,学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媒体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延伸与转折》《重返自身的文学》《别处的家园》《全球化的烟花》等专著,主编、参编书籍多部。多次担任“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秘书长。担任深圳市青联委员、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特区文学奖等。

学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先生在讲座现砀黄伟钊摄影

尹昌龙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爱读书,也爱买书,天南地北地买回来,每天看到满书架的书,虽然没能全部读过,但如同与《红楼梦》里那群美丽清纯的女孩子同居一室,共同呼吸,感觉她们的高贵,领略她们的气质,也是极好的。人生与书相连,职业与书相关,同时又生活在这样一座书香弥漫的城市,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尹昌龙是李商隐的资深粉丝和研究专家,本次讲座使尹昌龙多年的研究成果得以与广大读者朋友们分享。

?

主持人韩湛宁先生黄伟钊摄影

尹昌龙接受主持人韩湛宁采访黄伟钊摄影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黄伟钊摄影

因为美,所以永恒

李商隐(约年-约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恨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他的诗作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难于索解,至有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尹昌龙特别认同梁启超对李商隐的评价:“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尹昌龙认为,李商隐的诗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追忆”,“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在“追忆”,“一弦一柱思华年”也是在“追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商隐的“追忆”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篇:“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商隐的诗因为美,所以成为一种永恒。

尹龙昌解读无题诗黄伟钊摄影

《锦瑟》本来无须解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尹昌龙与主与持人韩湛宁对谈黄伟钊摄影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尹昌龙回答热心读者提问黄伟钊摄影

尹昌龙引用金代诗人、文学家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里的话说:“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至所以难解,正在于它的歧义性,恰恰因为语词与意象本身。李商隐的诗可以称得上最早的“朦胧诗”,难懂,重情,却又最接近诗的本质。唯其难懂,所以千古读解;唯其重情,所以接续缘情一脉的传统。此情在,所以刻骨铭心,此心在,却又辗转千回,李商隐和他的诗因此成就永恒。

讲座结束后,尹昌龙先生回答了热心读者的提问,有读者问:“《锦瑟》里有许多蜀文化的印迹,这是不是与他在四川的人生经历有关?”尹昌龙回答到:“李商隐并不喜欢旅游,他的诗是标准的文人诗。今天我们面临着两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大自然,山川、草木。人类跟动物最大区别是有文字世界,李商隐的诗歌更多不是停留在第一个世界,而是在第二个世界,都是在诗书、文字中旅行。我宁愿觉得李商隐的诗歌是在历史中旅行,并不是在自然中旅行,他在历史、文字、诗书中旅行,外界自然对李商隐的影响并不大,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很少见到细节描写景色。”

尹昌龙签名留念黄伟钊摄影

尹昌龙、主持人韩湛宁与盐田区部分领导合影黄伟钊摄影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读者朋友们感觉意犹未尽,还沉浸在李商隐的世界里久久不肯出来。

年4月17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关于“山川上的中国”及本次讲座的报道:

尹昌龙文学讲座上与读者分享《西川道上吟锦瑟》为什么李商隐的诗总是充满忧伤

媒体链接: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xingaopin.com/ysbf/424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