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肝脏是体内以代谢与解毒功能为主的重要器官,素有人体“加工厂”之称,同时还发挥内分泌、储血和免疫等作用。春季为养肝保健的重要时节,应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各方面调节生息,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起居有常平阴阳
中医学子午流注认为,子丑时分(即夜间11点至3点)是肝血胆汁推陈出新的最佳时段,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亦有“人卧则血归于肝”的论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因此于夜间11点前入睡,肝体得肝血滋养,肝脏的解毒等功能在此时得到最大发挥,长此以往,面色暗哑、色素沉淀等问题也可得到改善。《黄帝内经》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即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状态利于健康,而长期熬夜晚睡,暗耗机体的精神阴血,阴不制阳,虚火上扰,后期易生不寐等一系列变证。
舒展形体畅气机
春天的到来,人的形神从冬季的严寒闭塞中解放出来,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肝阳,助肝气畅达的好时机。
个人可选择适宜自身体质的体育运动,如慢跑、竞走、踢球、跳舞等进行适当锻炼,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运动功能,还有利于加强机体免疫能力以抵御病邪侵害。还可于每日晨间或日暮时分,信步于芳草小径,或赏花行歌于郊外,或观鸟听涛于林间河畔,舒展形体,放松身心于自然之中,使肝气条达,血脉畅通,无疑有益身心健康。
同时,春季乍暖还寒,天气多变,外出锻炼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肺炎等高发疾病。
饮食摄生宜清补
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春季进补应以清淡平和之品为宜,滋腻厚味之品为忌,以免过食肥甘加重肝脏负担。唐代医家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亦养脾气”。中医学认为:酸入肝,春季为肝气旺盛时节,过食酸味食物易使肝气过盛而损伤脾胃,所以宜少食酸;可适当增加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蜂蜜等)摄入,有养脾胃之效,脾气旺则肝血自生。中医学理论有言“司岁备物”“食岁谷”,意为人应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来采备药物、食物,食之以时。春季正是各种时令果蔬上市之时,可增加时令果蔬摄入,补充流失的水分。
条畅情志养肝体
中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其气易急,实则易怒,故五志中怒配属于肝。春季肝气偏盛,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做到心平气和,即使发怒也应节制从而颐养肝体。切忌郁怒不发导致人体肝气郁结,引起癥积瘕聚内生等病证;亦忌怒不可遏使肝气生发太过,气血逆乱发为出血或中风晕厥等病,损害肝之根本。
春季养肝是祖国医学中因时养生的具体体现,每个人生活环境、体质情况均是千差万别,具体养肝之法还需个体化制定。
(医院包剑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