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曾经是一个病死率极高的白血病亚型,王振义院士的开创性研究使其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白血病亚型。遇到这种疾病,应怎样选择治疗方案呢?
病例详情患者男,42岁,四肢自发性瘀斑持续2天,自发性鼻出血2小时。既往病史有胃食管反流症和过敏性鼻炎。用药史包括埃索美拉唑、氟替卡松鼻喷雾以及补充维生素D。
体格检查发现四肢和腹部出现不明显瘀斑。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为2.4×/μL,中性粒细胞13%,淋巴细胞32%,单核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0%,嗜碱性粒细胞0%和原始细胞54%。血红蛋白水平为10.3g/dL,血小板计数为20×/μl。凝血酶原时间为14.5s;国际标准化比率1.4;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7s;D-二聚体水平为2.μg/mL(13.82n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68mg/dL(2μmol/L)。外周血涂片如图所示。
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下一步?
A.全反式维甲酸(ATRA)
B.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化疗
C.进行骨髓活检
D.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替代血液制品
答案:A.全反式维甲酸(ATRA)
明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患者出现自发性瘀斑和出血,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异常,外周血涂片显示早幼粒细胞特征,如双叶核和嗜苯胺蓝胞浆颗粒,其中细杆状物质称为Auer小体。虽然骨髓活检在诊断中也非常重要,但一旦怀疑APL,应与血液科医师商讨予以ATRA治疗。ATRA能使早幼粒细胞分化,减轻早期出血性死亡风险。根据不同表现,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化疗,如果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可能还需进行血小板或冷凝蛋白输注。而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应针对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因为很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APL的治疗近二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之一。APL易见于中青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
1诱导治疗按危险度(WBC、PLT)分层
▲低/中危组:诱导治疗前外周血WBC≤10×/L,低危组:PLT>40×/L,中危组:PLT≤40×/L。
方案包括:
①ATRA+柔红霉素(DNR)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②ATRA+亚砷酸或口服砷剂+蒽环类药物;
③ATRA+亚砷酸或口服砷剂双诱导治疗。
▲高危组:诱导前外周血WBC>10×/L。
方案包括:
①ATRA+亚砷酸或口服砷剂+蒽环类药物;
②ATRA+蒽环类药物;
③ATRA+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Ara-C)。
▲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ATRA:20mg·m-2·d-1口服至完全缓解(CR);亚砷酸:0.16mg·kg-1·d-1静脉滴注(静滴)至CR(28~35d);口服砷剂:60mg·kg-1·d-1口服至CR;IDA:8~12mg·m-2·d-1静脉注射,第2、4、6或第8天;DNR:25~45mg·m-2·d-1静脉注射,第2、4、6或第8天;Ara-Cmg·m-2·d-1静脉注射,第1~7天。化疗起始时间:低危组患者可于ATRA或双诱导治疗72h后开始,高危组患者可考虑与ATRA或双诱导治疗同时进行。
▲诱导阶段评估
ATRA的诱导分化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在诱导治疗后较早行骨髓评价可能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骨髓评价一般在第4~6周、血细胞计数恢复后进行,此时,细胞遗传学一般正常。分子学反应一般在巩固2个疗程后判断。
2APL初始诱导治疗失败患者的治疗
▲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失败者
①亚砷酸或口服砷剂再诱导;
②临床研究;
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TRA+亚砷酸或口服砷剂±蒽环类药物失败者
①临床研究;
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APL缓解后巩固治疗
建议根据危险分层进行治疗。
(一)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达到CR者
▲低/中危组
ATRA+蒽环类药物×3d,共2个疗程。
▲高危组
(1)ATRA+亚砷酸+蒽环类药物×3d+Ara-Cmg·m-2·d-1×7d,共2~4个疗程。
(2)ATRA+高三尖杉酯碱(HHT)2mg·m-2·d-1×3d+Ara-C1g/m2每12h1次×3d,1~2个疗程。
以上方案ATRA用法为20mg·m-2·d-1×14d。
(二)ATRA+亚砷酸或口服砷剂达到CR者
▲ATRA+亚砷酸×28d,共巩固治疗6~8个疗程或ATRA+亚砷酸×14d,共巩固治疗12~16个疗程。
▲以蒽环类为主的化疗:蒽环类药物×3d+Ara-Cmg·m-2·d-1×5d,共3个疗程(备注:以ATRA+口服砷剂达到CR者的缓解后巩固治疗,依据JClinOncol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亚砷酸0.15mg·kg-1·d-1,每周5d,共4周,间隔4周,共4个循环周期,ATRA45mg·m-2·d-1,共14d,间隔14d,共7个循环周期,结束治疗(备注:ATRA+亚砷酸达到CR者的缓解后巩固治疗,依据NEnglJMed,Lo-CocoF,etal)。
巩固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者骨髓细胞融合基因的定性或定量PCR检测。融合基因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复查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复查阳性者
按复发处理。
4APL化疗方案CR患者的维持治疗
建议根据危险分层进行治疗。
▲低/中危组
①ATRA:20mg·m-2·d-1×14d,间歇14d(第1个月);亚砷酸0.16mg·kg-1·d-1×14d,间歇14d后同等剂量再用14d(第2~3个月)或亚砷酸0.16mg·kg-1·d-1×28d(第2个月);完成5个循环周期。
②ATRA:20mg·m-2·d-1×14d,间歇14d(第1个月);口服砷剂60mg·kg-1·d-1×14d,间歇14d后同等剂量再用14d(第2~3个月);完成8个循环周期(2年)(备注:以口服砷剂达到CR的APL患者,需用3个疗程的蒽环类药物进行巩固维持治疗。请参照JClinOncol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高危组
①ATRA:20mg·m-2·d-1×14d,间歇14d(第1个月);亚砷酸0.16mg·kg-1·d-1×14d,间歇14d后同等剂量再用14d(第2~3个月)或亚砷酸0.16mg·kg-1·d-1×28d(第2个月);甲氨蝶呤(MTX)15mg/m2,每周1次,共4次或6-巯基嘌呤(6-MP)50mg·m-2·d-1共2~4周(第3个月);完成5个循环周期。
②ATRA:20mg·m-2·d-1×14d,间歇14d(第1个月);口服砷剂60mg·kg-1·d-1×14d,间歇14d后同等剂量再用14d(第2~3个月);完成8个循环周期(2年)(备注:以口服砷剂达到CR的APL患者,需用3个疗程的蒽环类药物进行巩固维持治疗。请参照JClinOncol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2年内每3个月应用PCR检测融合基因,融合基因持续阴性者继续维持治疗,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复查阴性者继续维持治疗,确实阳性者按复发处理。
5治疗后患者随访
完成维持治疗后患者第1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1次融合基因检测,第2年以后间隔6~12个月检测。融合基因持续阴性者,继续观察;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复查阳性者按复发处理。
对于长期生存患者随访中应什么药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