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琚、吴方银、王艳丽、喻成伟、高岩/曾果、代正燕/周蓉/刘婧
所在单位: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院/成医院
目的:探讨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围孕期体重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年3月至年4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及成医院3家医院的营养门诊和产科门诊建卡,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完成随访,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孕妇为例,纳入GDM组,正常孕妇为例,纳入对照组。对不同年龄、不同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值的GDM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体重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随访研究。2组孕妇平均生育年龄、分娩孕周、平均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GDM组的中、晚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3.1)kgVS(9.5±3.0)kg,(4.5±3.0)kgVS(6.4±2.4)kg,(14.3±3.0)kgVS(16.6±4.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p=0.;t=7.,p<0.;t=5.,p<0.)。GDM组的早孕期体重增加值高于对照组,为(1.3±2.2)kgVS(0.7±2.5)kg,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01,p=0.)。GDM组组内,≥35岁孕妇孕前BMI值高于<35岁孕妇,≥35岁孕妇中孕期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35岁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0.)。在≥35岁孕妇中,GDM组的孕前BMI值大于对照组,而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p=0.、0.)。GDM组中,孕前BMI<18.5kg/m2、18.5kg/m2≤BMI<24.0kg/m2及BMI≥24.0kg/m2
GDM孕妇的产后第3、42天体重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4.,p<0.),并且产后第3、42天的体重,随着孕前BMI的增长而增长。结论建议对GDM孕妇的孕前、孕期和产后体重推荐值进行标化,科学规范预防和治疗GDM,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