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亦从口复,如果不能很好的忌口,很容易就出现食复的情况。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生病好不容易治疗的差不多了,或半碗汤,或一个鸡蛋,或一小杯冷饮,就导致了一切都回到“解放前”。也有很多患者不明白究竟该怎样忌口。即使告嘱过,也是一知半解,经常出错。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忌口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东汉医圣张仲景是怎么说的。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桂枝汤,治疗以汗出、发热、怕风怕冷为感冒主症,其后面详细讲了服药后的禁忌。
原文是这样写的:“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后世医家多把这句话当做感冒发热汗出怕风期间忌口的准则。
但是,这几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1
生冷
生冷食物,性偏阴凉。既伤脾胃,又不利于寒邪的外排,所以必须要忌。
生冷都包括哪些呢?如:冷水、凉菜、水果、凉面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从冰箱拿的才是凉的,特别是蔬菜水果,有些性偏寒凉,如西瓜、火龙果、香蕉等。所以水果一律要忌口。你能想象到,当患者告诉我香蕉是在微波炉转过才吃的,我一脑门黑线的样子吗?
寒凉,不仅仅是指温度,还包括其药理属性。
2
粘滑
指的是一类性质粘腻或者是滑腻的食物。比如说,油炸的食物(油条、油饼)、奶油、粽子、年糕、以及含糖多的各种饼干零食等,这类食物一般都是比较油或者甘甜而难以消化。
生病期间,脾胃功能会比较弱,外面的邪气尚未完全被祛除人体,如果这时候再吃一点这样难以消化的。等同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又加重了内部的负担,容易使邪气留滞,不利于康复。
3
肉面
这个不难理解就是指肉类以及一些不好消化的面类。肉就是指一切肉类:鸡鸭鱼牛羊猪等,还有一切面食。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专门的论述:热病少愈,多食则遗,食肉则复,此之禁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病快好的时候,吃多了就会导致疾病康复不彻底,吃肉就会导致疾病出现反复。特别是发热类疾病,这一点是尤其要注意的。
4
五辛
什么是五辛呢?五辛本指佛家的:葱、蒜、韭、薤、兴渠(洋葱)。它们与肉类一起都为佛家所戒食的,也称小五荤。
那在此处讲有什么不同吗?此处“五辛”可以说是一个偏正词,偏向于指的是“辛”,就是说气味辛窜的需要戒一下,比如:蒜、韭菜、辣椒等。但是像葱、姜、香菜、茴香等,作为药物调整时,是不用忌的。
6
酒酪
这方面对成人而言要注意不喝酒类以及酒制加工品,对于孩子来说只需要记住的就是要忌奶油、牛奶、奶制品等甘甜难化的食物。
7
臭恶
这一方面现在来说没有什么要注意的了,它主要指一些变质的食物,腌制品等。
感冒发热阶段出现的发烧、怕风怕冷、汗出等证按照以上的忌口原则可促进疾病的恢复,说了那么多,不知大家记住了吗?
那就再跟大家分享一个简单顺口的歌诀:只吃米粥稀面,不吃水果油粘,吃而不宜过饱,方可保体安康。
(本文文字根据网络文章改编,图片取自网络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