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出伏”的第一天!
经历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炙烤后,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今日迎来出伏,暑气告一段落,这意味着夏天渐渐离我们远去。
从出伏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天气变化最为频繁,早晚气温有所降低,白天依旧炎热。人们常感叹“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气温“一冷一热”交替,此时养生也是颇有讲究的。
吃好三样
1
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夏末初秋是鲜藕上市的季节。
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2
鸭肉
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从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来看,鸭肉更适合在燥热的夏季食用。而且,夏季消耗较大,清热解暑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进补。
鸭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煮鸭肉粥、清炖鸭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补效果。
3
烙饼摊鸡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最受欢迎的食物。
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把豆腐丝,还可以加点新鲜蔬菜,如黄瓜丝、胡萝卜丝。
喝好三样
1
绿豆粥
绿豆性凉味甘,能清热消暑、止渴利水,是夏季防暑佳品。
从营养学角度讲,绿豆皮富含多酚类物质,盖上盖煮沸,尽量避免接触到氧气,溶出的多酚类物质尚未氧化,此时清热解毒作用最强,特别适合烦渴、咽喉肿痛、小便发黄的人饮用。
2
菊花茶
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适合夏季炎热季节出现烦闷燥热、目睛红涩、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眼目昏花者。
现代医学证实,菊花茶可以抗炎、抑菌、解热,还能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
现在市面上的菊花有黄、白菊两种,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可防治风热感冒;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可用于头痛眩晕等症状。还有一种野菊花,清热解毒的作用最强,对缓解生疮、牙痛、口臭都有效。
3
姜茶乌梅饮
姜茶乌梅饮,出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编撰的经典医籍《世医得效方》。
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和绿茶6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
该茶饮方能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用于夏季各种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的腹泻、痢疾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