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饮食 > 疾病饮食 > quot带着症状去生活,是一种怎

quot带着症状去生活,是一种怎

发布时间:2018-10-16 16:26:04   点击数:

精神科业内有一句话,叫做“带着症状去生活”,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生活状态?

首先要解释一下何为“症状”。

按照症状学我们将其大致分为: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这些不同特点的各种障碍,又分别有它特殊的、具体的临床表现。比如临床上常见的幻觉、妄想,人们了解比较广的强迫、抑郁等等。

那“症状”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举个例子,某一个存在评论性幻听的患者,总是凭空能听到一些人在讨论和评论他的缺点和问题,而这些评论总是充斥着斥责、讽刺、嘲笑,甚至威胁、谩骂等等。在听到这些侮辱谩骂时,这位患者就会生气、暴怒,甚至和这些幻听辩驳、对骂。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位患者出现了在外人看来很不可理喻的愤怒、自言自语和凭空骂人。这就是为什么精神科的病人在病情严重时,生活工作完全停摆,以致于像是掉入了透明的陷阱。自己出不去,外人进不来。

而为什么又会“带着症状”呢?

这就涉及到精神科的病因。虽然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点,将病因划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不同层面。但说实话,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脑的结构太过于复杂,临床上几乎很难见到单一病因的精神障碍,并且想要探究单一病因无异于大海捞针。所以临床上我们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而因为病情的复杂程度不同,药物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同,导致疗效也不尽相同。有的病人在经过系统治疗后能完全摆脱掉让人困扰的“症状”,而更多的病人是卡在发病-治疗-好转-病情波动/再次发病-治疗-好转这样的循环里。经过多次治疗,某些症状已经变得难以消除,甚至有些患者要终身与之纠缠。

所以有很多家属会不解,为什么这个病总是“治不好”?虽然这样听上去挺残酷的,但这就是大部分精神病人和家属要直面的问题。

可尽管前方困难重重荆棘密布,生活仍然在身后无情催促,人们也只能迈开步子负重前行。所以作为精神科医师的我们也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心理治疗、认知训练来启发患者的自知力,让他们学会分辨哪些是“症状”,是疾病导致的。让他们学会和这些“症状”共存,习以为常,最后做到置之不理。

其实我一直认为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最后的“生活”。

“习以为常,置之不理”,听上去很简单,但其实真的特别难。生活本身就很困难了,精神障碍的患者还要面对比别人更多的干扰、歧视,这就需要患者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意志力。所以,如果你身边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就尽量多给予一些包容和关爱吧。

如果看见这篇回答的你不幸遇到了精神困扰,那就请你加油。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推荐阅读

怎样才能戒烟?

喝酒的人有四种——您属于哪一种?

大话精神编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投稿及医学服务请联系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

16.







































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患者皮肤大阅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xingaopin.com/jbyshi/453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