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是医学界的一本非常权威的杂志,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的医学期刊。凡是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其真实性和严谨性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
近来,它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依据每个人摄入的比重高低分为五个区间或者五段。结果发现碳水化合物吃的特别高的这一组人,她的过早死亡发生的比较多,平均期望寿命会更短。饱和脂肪酸吃得多的这一组人,反而命更长。
接下来我们就帮助大家来分析一下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饮食当中究竟有哪些危险因素呢?
心脏病和饮食密切相关。所以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都脱不开与心脏的关系!
01
碳水化合物
多吃碳水化合物会死得快么?
碳水化合物使我们人体的三大营养素之一,也是我们肌体能量的一种形式。所谓碳水化合物,用我们中国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主食。
碳水化合物本身对心脏没什么好坏,它是一个营养素,但是在碳水化合物里面有一个现象大家要注意,一些粗的像糙米的这些,它们的颗粒表皮富含各种营养素——维生素,甚至包括辅酶Q10等等。如果做了精加工的处理,把它的表皮都磨去了,那么很多非常具有营养价值,对心脏特别有利的营养素就会被丢弃。
像红薯和玉米这一类的,它含有很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心脏有很多好处,减少了胆固醇的吸收。那么为什么《柳叶刀》上写道吃多碳水化合物会引发过早死亡呢?
其实造成心梗并不是普通的主食问题,我们需要从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方面考虑。膳食指南里面强调每个人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建议是55%-65%之间,但是现在我们的最新调查,中国人已经低于55%了,现在只有54.6%。这样的趋势是不好的,而且还在下降中。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重达到77%左右,就等于这个人不吃肉或者很少吃肉,这就意味着它的营养是不均衡的。
那么什么样的程度是合理的呢?
专家建议每人每天的米饭为5-8两。
主食摄取量达到77%以上的这群人,确实容易引发过早死亡,而死亡的原因并不是碳水化合物过多造成的,而是因为碳水化合物摄取的比例过高。这样的话,相应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摄取过少或者完全不摄取,造成了营养的缺失。
专家建议,在饮食总量控制好的前提下,我们的饮食结构要调整好,既要有碳水化合物,也要有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有些人为了减肥,就不吃主食,吃肥肉或者油脂,这其实是一样的。这只是一个热卡的概念,主食一定要主导,我们强调60%左右是应该主食提供的能量。主食吃少了,也往往意味着你的脂肪可能会吃多了。
脂肪如果吃多,危害就会加大,比如会带来很多的血脂和心血管的问题。
02
饱和脂肪
多吃饱和脂肪会减少死亡风险?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先来按照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做一个排序。
第一类:奶油蛋糕,炸鸡,油条,培根。
培根是高油脂的食物,可以说是典型的饱和脂肪酸,而奶油蛋糕、炸鸡、油条甚至可以产生饱和脂肪酸。
第二类:牛肉,牛奶,开心果,核桃。
在这里面,开心果和核桃的油脂比较高,我们虽然鼓励吃但并不建议多吃。
第三类:鱼肉和豆腐。
它们含有很少的油脂,属于蛋白质食品。
从心血管健康的角度出发,饱和脂肪酸同样要吃,但是不能多吃。《柳叶刀》这个研究是站在整个人群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吃饱和脂肪酸多的,这个群体的人死亡率会减少。这背后的道理其实是这一群人他们的营养比较好,健康也相对比较好。另外能够吃这么多营养的人,也意味着他们的保健也比较好。
有一种维生素叫做脂溶性维生素,假如不吃一些脂肪类的食物,这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同样要吃油脂。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素油脂占比20%-30%,这是人体非常合理的营养结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合理的饮食结构!
碳水化合物:人体每天营养的60%左右,5-8两的主食
蛋白质:2两肉和1个鸡蛋
蔬菜:每天蔬菜1-1.2斤
水果:建议每天8两
坚果:控制在25克左右
油脂:控制在每天1两以内,最好是25克左右
牛奶:倡导一天毫升的牛奶,并且睡前喝最好
最后小编希望大家,在饮食上一定要注重合理的饮食结构搭配,这样才能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