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DILI)已经上升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因为90%的药物需要在肝脏中代谢,所以肝脏成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场所。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也就是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肝功能,一旦患者的肝功能中ALT超过正常值就应警惕,如果ALT大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并且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就可以明确诊断。
由于DILI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特异的血清学标志,属于排他性诊断,所以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诊断的可信度依耐于被评价病例的数据完整性和证据的支持力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用药与DILI血清学指标改变出现的时间是否存在时序关系:绝大多数肝损伤的出现在用药5-90天内。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病例停药后ALT水平下降,而其他肝功能指标恶化,往往是肝功能衰竭的前兆。
2既往是否有该药导致肝损伤的相关报道:具有明显肝毒性的药物说明书已经注明有特征性的肝损伤类型、程度和时间特征,在临床应用中有过或多次报告发生肝损,都属于诊断DILI的重要依据。对于肝脏毒性不明的药物或保健品,需要查阅药监部门网站的相关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诊断依据。
3排除肝损伤的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追问饮酒、肝炎或其他肝病史等,常规检查相关的HBV感染指标、肝脏B超等,还需要除外心、肺源性等因素所致肝损。
4再次用药状况:如果患者有既往有相同用药史,即二次用药后均出现类似的肝损伤表现,其中ALT升高2倍以上是一项相关性很强的诊断依据
在肝病专业中有具体的药物性肝损伤评分量表来判断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的可能性。(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更多人在看
1带着希望去印度,走康复“取经”路2吃保肝药别自作主张!如何科学服用保肝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