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饮食 > 饮食表现 > 微课回顾如何利用ldquo绘本时光

微课回顾如何利用ldquo绘本时光

发布时间:2020-8-11 18:37:52   点击数:
全国最好的看面部白癜风的专科医院是哪个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engzhuang/m/10662.shtml
以下内容有部分简化,了解全部内容,点击音频收听。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可以讲故事、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在阅读绘本时,家长怎么利用绘本帮助孩子输入社交概念呢?利用绘本输入社交概念适合4岁以上,会说简单句子的自闭症孩子。本期微课中美星星桥天津北辰中心康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下三个阶段为我们分享了一些有效方法,详情如下。

绘本准备阶段

1绘本的选择

选择绘本时要贴合社交概念中想、想法、感受的概念,可以挑选表情夸张,容易被孩子解读,孩子感兴趣的绘本(故事情节要简单、易懂);如果孩子对文字比较敏感,可选用少字或无字的绘本。若选择的绘本比较难懂怎么办?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接受、理解的程度进行删减绘本的文字内容。若绘本中表达的思想让孩子在理解上有难度,我们可以适度改变绘本的主题,降低难度进行匹配孩子的理解程度。

曾有家长拿着“自负”为主题的绘本找到我,咨询在加入社交概念的同时如何讲解“自负”的问题,因为“自负”这个词对孩子来讲比较难懂。当我看过绘本内容了解到,主人公是长着长脖子的长颈鹿,因为脖子太长,比同伴看得远,所以它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长,帮助同伴预知危险,但同时又由于自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非常看不起同伴。

我在绘本中发现,长脖子长颈鹿自负的时候没有表情变化,所以提议家长,把“自负”改为“乐于助人”。喜欢帮助别人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对于孩子来讲,首先意识到别人有困难,能够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也是社交概念的想、想法、感受中能从他人视角,理解他人想法,从而调整自身行为要达到的其中一种方式。若绘本内容比较难懂,主人公的表情到位,故事情节简单,家长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孩子容易理解。

2准备的工具

手绘或打印出思想泡泡、会话框、心,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依据情境需要,随时出示视觉线索,加深孩子关于想、想法、感受的印象。比如主人公说了什么,我们可以边讲边把会话框放在主人公嘴边;如果主人公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把思想泡泡放在主人公的头顶上方;如果主人公伤心难过了,可以把心放在主人公心脏的位置讲解感受。通过出示视觉线索的方式,进行阅读绘本,慢慢孩子便会知道,心是感受的来源,大脑是想法的来源。甚至希望孩子在反复输入之后可以区分:有时候需要把想法说出来,有时候却要隐藏自己的情感,我们要懂得从对方的视角考虑说话的内容,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社交思维需要慢慢、反复输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3心态的准备

通过我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三点:第一要享受当前阅读绘本的亲子时光;第二不要以任务为导向;第三不给自己和孩子设限。

家长的心态需调整好,读绘本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非要一次讲完一个绘本;我们要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状态好,可以继续;如果孩子状态不好,需停止,做些别的事情。有的家长特别害怕孩子提问题,对于孩子的主动语言或在积极表达想法的时候,家长没有给予及时回应,对于孩子的题外话,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帮助孩子维持在同一主题上,可以说“我们在讲绘本,不是在讨论你这个问题,讲完绘本我们再说你提的问题”。

对于孩子贴合绘本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回应孩子,适时地帮助孩子引导回家长想要表述的想法、感受,对于家长自己都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可以教孩子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比如查百度……

绘本阅读阶段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停下来注意,停下来讨论和停下来做。

有两个重点,家长需注意:

1.从封面开始我们其实已经进入了绘本时光,许多家长在读绘本时,不注意引导孩子观察绘本的封面,只读题目一带而过,其实错失了让孩子“知情解意”的时刻。知情,就是了解社交情境,也就是社交背景;解意,就是解读主人公的意愿,猜测主人公的想法及感受。封面恰恰是点睛之笔,引导孩子看懂绘本的封面,有时基本可以了解到故事的概况,因此家长不要忽略绘本封面的阅读。

2.绘本的配色也是值得家长参考的地方,如以下绘本插画。

绘本讲解的过程中停下来注意,注意什么呢?注意绘本中的主人公,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也就是围绕想、想法、感受这一社交概念,让孩子注意主人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

提醒孩子注意的方式有哪些呢?停下来注意,要求家长学会引导。首先要做到好玩有趣、声音愉悦的吸引孩子参与进来。也可以使用疑问句引导孩子注意,“哎呀!这是什么呀?哎呦呦,发生了什么事啊?……等”,当孩子的注意力被我们吸引到,可以说:“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其次声音先行,学会用停顿给孩子视觉化的提示,让孩子填空,如绘本中我们看到小猩猩走在森林里,当小猩猩看到大象妈妈跟象宝宝在抱抱,哈哈,小猩猩就想……“抱抱,他们在抱抱”(边讲边用手指比划嘴角上扬的动作),小猩猩一定……(拖长音,等待孩子填空)很开心。

最后要学会用语言铺垫,当小猩猩不开心的时候,引导孩子注意小猩猩的表情,让孩子注意到小猩猩不开心的原因,试着引导孩子说出来“是因为小猩猩想谁了呢?想妈妈了”。如何让孩子意识到?需要我们用语言铺垫。如果直接问,孩子可能无法回答,如果铺垫到位,答案就会脱口而出。比如“小猩猩看到了大象妈妈抱着象宝宝,看到了变色龙妈妈抱着变色龙宝宝,看到了蛇妈妈抱着蛇宝宝,(学哭泣的声音……)小猩猩不开心了,他想……(妈妈了)”,这时注意停顿,等待孩子来填空。

停下来讨论,在注意的基础上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包含倾听孩子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尤其是家长看到让孩子注意的点,孩子好像不太明白时,我们需要进行讨论,或是否是我们引导不到位,如前面提到的引导(好玩有趣、声音先行、语言铺垫),如果引导不到位就需要我们重复引导,然后引发跟孩子的讨论,讨论过后,如果看似孩子已经明白了,需要适时反问检验孩子在讨论后是否真正明白的关键点。

如果还不明白怎么办?那就涉及到停下来做。有两个层面:第一,如小猩猩《抱抱》的时刻,想让孩子更理解抱抱的幸福感觉,可以在注意的同时即刻抱抱,加深孩子对于抱抱感受的理解;第二,如前面提到的孩子不太懂,就需要停下来,做出来,(下图)当小猩猩为了感谢大象妈妈的帮助,而去抱抱大象妈妈的时候,也许孩子不太理解这种抱抱代表的是感谢,我们可以演出来,跳出绘本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哎呀,爸爸/妈妈讲故事有点口渴,请帮我倒杯水吧”,当孩子把水端给爸爸/妈妈之后,喝一口,我们可以夸张地说:“谢谢你,我的宝贝”,边说边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地说:“谢谢你,我的宝贝,谢谢你帮助我倒的这杯水!”然后做出恍然大悟的感觉“啊……我知道了,我知道小猩猩为什么要抱着大象妈妈了,哦……(稍作停顿,让孩子填空)”,如果还说不出来,可以引导“哦,爸爸/妈妈好像听到小猩猩跟大象妈妈说谢谢了,所以,小猩猩的拥抱是为了表示……感谢……”。

拓展阶段

1.利用游戏拓展,提供视觉线索,玩一个关于《抱抱》的游戏

准备工具:思想泡泡,参与人的照片,抽奖箱

参与人数:3-4人或5-6人

玩法:由爸爸/妈妈从抽奖箱中抽取家人的照片,放入思想泡泡中,意思是现在他想跟谁抱抱,其他人根据视觉提示过来跟爸爸/妈妈抱抱。

游戏升级,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思想泡泡,随机抽取照片放入思想泡泡中,然后参与的所有人找对应的人相互拥抱。

2.在生活中拓展,经常性的跟孩子抱抱,前提要表达到位,如表达思念时可以说:“哇,妈妈好想你啊,抱抱抱抱”;表达感谢时可以说:“嗯,谢谢宝宝帮妈妈拿东西,给你个抱抱,谢谢我的宝贝”;也可以表达成功时说:“哇!我们完成了,抱抱抱抱……”帮助引导孩子情感的表达。

以上内容,希望对各位家长能有所帮助!感谢大家耐心聆听!谢谢!再见!

互动话题

你和孩子的“绘本时光”是怎样的呢?

可在文末留言区留言

说出你的看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xingaopin.com/ysbx/674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