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返乡创业,从养兔子到养孔雀
“其实,我们最初是养兔子的。”徐庆丰告诉记者。王波是南门镇万里村2组村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积攒了一笔钱。年,王波夫妇带着20余万元积蓄回到家乡创业。
他们最初创业项目选择的是肉兔。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再加上市场不景气,两年多下来,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损了不少。辛辛苦苦打工积攒的钱,就这样亏掉了,王波夫妇很心疼,于是将全部肉兔处理掉。
年,王波来到云南旅游,当他看到孔雀开屏时,突然产生了饲养孔雀的想法。据了解,孔雀有“凤凰”之称,系“百鸟之王”,寓意吉祥宝贵。
网络图片
当时,我区还无人饲养孔雀,是一个全新的创业领域。王波便从朋友那里购买了20只蓝孔雀带回家,饲养在原来养殖肉兔的场子里。
“我们这里附近都是柑橘树和杂树林,环境好、场地宽,特别适合孔雀养殖。”徐庆丰说,在他们夫妇的精心饲养下,20只蓝孔雀全部长大了,其中11只母孔雀下了蛋,而且都孵出了小孔雀。
努力拼搏,成为致富带头人
王波夫妇尝到了饲养孔雀的甜头,增添了信心,扩大了饲养规模。不过,王波夫妇以前没有饲养孔雀的技术和经验,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为了学习饲养孔雀的技术,王波除了在镇畜牧部门学养殖技术,还到湖南、云南等地孔雀场“拜师学艺”,并且在网上学习了很多饲养孔雀的相关知识。网络图片
经过多年的养殖经历和不断学习,王波夫妇已经掌握了孵化、育雏、防疫、配种等全套的孔雀养殖技术,并和国内许多大型孔雀养殖场保持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合作联系。
目前,农飞孔雀园已经配备了一整套的现代化养殖设备,基地建设也日趋完备,养殖事业正蓬勃发展。
“孔雀相比其他动物病发率少,免疫力高,防疫技术简单。养殖场地面能保持干燥环境,孔雀就不容易生病。”徐庆丰说,孔雀粪便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而且通过加工后,还可以作为一种中药,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徐庆丰高兴地说,现在孔雀园有多只大大小小的孔雀,每年收入十几万元。他们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发展,增加收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网络图片
党建引领,走文旅融合之路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王波夫妇的孔雀园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当地基层党组织的大力支持。
徐庆丰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如今饲养孔雀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但由于孔雀在市场上售价昂贵,很难打开销路。一旦孔雀销售不出去,就难以形成利润。万里村扶贫“第一书记”黄天忠、万里村党支部书记陈龙在走访时,了解这个情况后给他出了主意。黄天忠是区文化旅游委的干部,陈龙又是企业主出身,他们对文化旅游产业有一定经验,建议王波夫妇利用孔雀园的优势,融合餐饮、休闲、观光等项目,打造产业链条,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网络图片
王波夫妇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孔雀园开展多种经营项目。现在,这些经营项目都红红火火,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孔雀,效益显著。
不久前,在黄天忠的牵线搭桥下,区文化旅游委在孔雀园开展了一次技能培训课程,此举不但为孔雀园增加了收入,还扩大了孔雀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万里村将孔雀作为一种超前的养殖项目加大推广,融入观光、环保、生态、绿色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旅游开发,形成“一村一品”的“孔雀”村。
“黄书记和陈书记为我们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非常感激。以后,我们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一起发展,一起走上致富大道。”徐庆丰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开州日报/何仁勇
编辑:任敏
责编:杨亚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