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文前
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我在国内高二毕业后来到了悉尼的泰勒学院就读悉尼大学的预科,并在预科毕业之后被悉尼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录取。
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磕磕绊绊之后终于不负众望拿到本科荣誉学位之后,就再次漂洋过海到了中东开始了我第一份全职工作——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里担任机械工程师。
在工作的一年多之后,闲不住的我,再次踏上征途一路向西到了山中的土豪国瑞士,在爱因斯坦的母校瑞士联邦理工就读综合楼宇系统硕士。
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应原雇主的邀请,又“原路返回”中东工作了一段时间,终于在踏出国门的十年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在悉尼安家乐业。
近十年的海外生活里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无忧无虑的长假,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两次申请经历。
出国留学的原因
最初的我是没有任何出国留学的想法的,可不得不承认,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能流传下来,确实是有点道理的,我会有出国留学的意愿,完完全全是受身边环境的影响。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与我的同桌关系非常好,而我的同桌的英语非常棒,几乎是一个移动的电子词典加翻译机,我受其影响,在高中的两年时光里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在寒暑假,我们还一起报读了一些雅思培训班,在雅思培训班里,我们又认识了一批打算出国留学的备考学生,而正是他们,给我开启了出国留学的大门。
在他们的谈话里,国外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三点下课,人们独立而又自我,夜空能看到星星,这听起来仿佛就是个天堂。
我跟父母提出了要出国留学的意愿,父母惊讶之余欣然同意。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与父母一起研究了各个留学的国家和城市,各种专业以及寻找合适的留学中介与雅思及托福的培训机构。
第一次留学申请过程
申请学校从来都是要看缘分的。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新加坡,日韩,港台,不同人肯定会因为各种原因喜欢上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者因为自身的经历与身边的欢迎莫名地对一所学校有所憧憬,又或者是某个排行榜的转角遇上了喜欢的某个学校的古老教学楼,某棵大树,某份海报,因而对一所学校印象特别深刻。
经过各种讨论后,我与父母决定了要到澳大利亚留学,通过就读预科入读悉尼大学,这样的好处是高二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入读大学预科,绕开高考而且雅思分数要求不高,而风险就是万一预科成绩不理想的话,没有高中学历将不会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大学录取。
我挑选了一家靠谱的中介,中介帮助我们办理了几乎所有的学校申请以及学生签证的手续,还建议我们报读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预科课程及阿德莱德大学的预科课程作为备选方案。
因为就读预科标准课程(52周)的英语要求不高,只需要5.5分,再加上我平时的英语成绩比较扎实,我在参加了两个培训班之后,考了一次雅思就拿到了需要的分数。
有了雅思成绩再加上成绩单,剩下的事在留学中介的帮助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在收到泰勒学院的悉尼大学预科录取通知书后,中介通知我们可以进行签证申请了。
需要自己准备的签证的材料除了雅思成绩单外,还需要一系列的身份证明文件,财产证明,体检证明等。
中介则帮我们负责其它的文件如录取通知书、入读注册信并且安排了寄宿家庭与接机服务。
在提交签证申请的大约两个月后,我们收到了签证通过的消息,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
在预科即将结业的那段时间,我还用预科成绩申请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澳洲国立大学以及墨尔本大学的本科课程,在对比了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纠结了一番之后,我最后仍然是把学费贡献给了有翻版霍格沃兹楼的悉尼大学,并陪伴着那棵广为流传的招牌“挂科树”度过了它的晚年,也可能是因为它快不行了,我在四年的本科时光里并没有被挂过科,万幸。
四年的本科留学生活一堆大大小小的故事这里暂且不说,好不容易毕业后,我到了传说中的迪拜开启了我假土豪真民工的搬砖生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这个沙漠之城认识了我的律师室友,在室友的影响下一起学了一些德语,在同事的带领下,在那个巨型的人工雪场里学会了滑雪。
人本性贪,在人工雪场玩久了,就自然憧憬着天然的高山,还要是最漂亮,最出名,最好玩的那座山。
再次留学的原因
在那个没有新冠病毒的年代,迪拜去欧洲,也就是一个假期,一个签证,一张机票,一家酒店的事情。
我毫不犹豫地向父母发出了去欧洲过新年的提议,并邀请他们一起去学滑雪。
在与家人计划年度旅行的时候,我发现了欧洲很多有趣的景点,有着太多太多看了一眼,就想亲自去探索的地方。
然而假期还是太少,要去的地方太多,我既想再去最漂亮的雪场滑雪,也想去最热闹的帐篷喝啤酒,想吃最正宗的披萨,还想看郁金香花园,看看尼斯湖是不是真的没有水怪,布拉格是不是真的没有广场。
我看着被我扎满了旗子的谷歌地图,默默地打开了QS排行榜,想着既然旅游签太短那不如搞个学生签吧,于是我的第二次留学计划开始了。
年摄于西班牙
第二次留学申请过程
因为目的很明确就是欧洲深度游,学校的地理位置越靠近中部越好,最好有机场或者大型火车站。其次,较低的学费可以让我有足够的预算游历欧洲,因此,低学费的瑞士和免学费的德国成了我留学的首选。
瑞士有着苏黎世联邦理工和洛桑联邦理工两所顶级高校,而德国则有南部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及位于三国交界处的亚琛工业大学,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再接下来就是一些排名再靠后一些的学校,以防止前面申请的几所学校因不明原因全部被拒而错过申请季。我申请了北欧瑞典的几所学校作为“保底”。
选择瑞典有几个原因,首先,瑞典学校的申请费相对而言比较低,瑞典有一个统一的招生系统,付费之后可以一次性申请数家学校,性价比非常高,但同时也只能被一家学校录取,申请的时候需要排列录取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被录取,则剩下的申请不会被受理。
再者,瑞典的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拿到奖学金,学费也适中。
最后,我当时实在是在迪拜热得烧熟了,北欧的气候对当时的我来说相当具有吸引力。
因此,我挑选了查尔摩斯工学院(CTH)的汽车工程(AutomotivEnginring)以及皇家理工学院(KTH)的计算机仿真(ComputrSimulationforScincandEnginring)两个项目。
接下来就是等待每年的申请季,准备好申请的材料,申请材料一般大同小异,根据国家与报读课程有稍微的调整,以下都是较为常见的材料:
简历证件照成绩单课程介绍英语成绩和GRE成绩毕业证或者是在读证明推荐信护照扫描件高中毕业证
如果源文件上没有英文或者当地官方语言,则需要附上一份翻译件,有些学校可能要求对这些文件进行公证。
我的澳大利亚的学士学位在申请季里为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要求提供雅思成绩,每门课都有现成的英文课程介绍,还不需要对学位证和成绩单进行翻译。
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考了两次GRE,因为GRE分数不是必须提交的文件,所以当时既没有什么心思也没有什么时间去冲分,稍微背了一下单词,迷迷糊糊做了两套试题就去考了,下场可想而知。
第一次考出来一个不尴不尬的分数,在背了一个月单词又做了几套试题后,我第二次的分数只比第一次高出3分,干脆就把成绩藏了起来没有附在申请里。
但其实GRE的门槛非常低,以亚琛大学为例,GRE的门槛分数是语文分,数学分,写作3分,这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可以极短时间内达到的分数。
(一)我第一家申请的学校是苏黎世联邦理工。
苏黎世联邦理工是地理位置最适合,世界排名最靠前,申请截止日期也是最早的一家学校,综合楼宇系统也是我所有申请的学校与专业中我最喜欢也最有把握的一个专业。
在申请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的时候,有工作经验是一个非常棒的加分项,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