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妊娠期糖尿病这个问题恐怕要从7年前怀孕第一胎说起。当时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加之早孕期保胎需求,在怀孕前四个月体重涨了十斤。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为孕中期的糖耐留下了隐患。
(图片来源:ssyer)
由于没有引起重视,当时建档之初空腹血糖一切正常,因此延续了早期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本人左右的身高,到4周体重已经达到70公斤以上。糖耐量结果出来后,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专业的指导,造成了极度焦虑的情绪。同时,我对饮食控制过于严格,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整个孕中后期体重仅仅增长了不到五斤,甚至还有不升反降的趋势。血糖虽然控制住了,却因为焦虑情绪直接影响了整个孕期的状态,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发育。37周当天无征兆破水、孩子却只有.4公斤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足月小样儿。然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哺乳期由于担心血糖导致情绪不稳、糖耐复查两小时轻度超标,被扣上了糖耐量异常的帽子、加上因为担心孩子健康,每日郁郁寡欢,最终我患上了产后抑郁。我整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走出了阴霾。
最可怜的是孩子,孩子因为低体重儿的原因,出现了早期听力筛查不过关、后期生长曲线缓慢、从小脾胃不合、身体瘦弱、过敏性鼻炎频发等问题。
二、摆正心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为此,我一度来到协和,在营养科和内分泌科寻求医生的帮助。我认真听医生指导,在空闲时间自己上网查资料、学知识。最后发现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跟我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自身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心态不平有很大的关系。
人都会生老病死。生病是正常的,防病应该是生活的常态。要从预防糖尿病的角度出发,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是我获得的结论和教训。
所以我认为,不论是妊娠糖尿病还是糖尿病,我们要对疾病有良好的认识、有充足的科学知识储备,做好自身健康教育学习,这才能有可能打赢战役。“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就开始身体力行去实践。这七年来,我一直在留意我的身体,一直在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例如: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日常监测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
专业科学的指导、持之以恒的精神、始终自律的态度,我认为这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非常关键的三大因素。
几乎断了所有不健康甜食、每日健身几乎不间断、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严格控制个人体重.....七年!我坚持了七年,为的是能有一个健康的体格给自己创造一个要二胎的机会。
三、再次妊娠,注重科学控糖下面我就想从专业的指导管理、饮食控制、运动健身、日常监测这些角度来谈一谈二胎控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专业的指导和管理
非常幸运,今年我如愿怀孕了。但是,我也明白到困难将会接踵而来。我知道年龄的原因加上第一胎妊糖的经历,二胎妊糖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个人的健康和孩子的健康很可能会出现比一胎更大的挑战。鉴于此,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立即采取更严格的控糖行动,而是要找到更专业和科学的指导。更幸运的是,我能有机会来到协和妇产科就医,找到全国权威的产科团队、营养科团队给我更专业的孕期指导。
在孕初期,产科马大夫就对我的病史、现阶段身体状态做出了评估,要求我严格记录每日饮食情况、运动情况。从建档之初就执行三周产检的模式,严格检查我的饮食日志,做好孕期运动饮食习惯培养。营养科在了解身体营养状态的同时,给予了饮食上和补剂上的指导意见。饮食日记的记录不但可以了解每日的饮食结构供医生参考,更重要的是让孕妈妈养成了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在饮食记录中我不但记录体重、血压、血糖、饮食和运动内容,还根据血糖的变化将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札记,总结日常生活可能影响血糖的因素。
人体是个神奇的机器!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仅仅是表象,情绪、休息、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饮食的顺序和搭配对身体的影响更是潜在的看不见的因素。
饮食日记
(二)饮食控制的作用
早孕反应结束后,在产科大夫的监督下,我开始了科学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记录。坚持每日记录饮食情况并根据自身体重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粮食,肉、蛋、奶及蔬果。
在饮食的选择上,主食以杂粮为主,蔬菜多摄取绿叶蔬菜、肉蛋奶以未加工的原味食品为主,杜绝影响血糖的加工食品。拒绝外食,坚持每天清晨自制早餐和中午的工作餐。凭借着足够的自律,我慢慢就杜绝了各类不健康食品的摄入。
在水果的选取方面,会以低糖水果为主。在食用高糖水果时做到浅尝辄止,尽量避免热带水果。
奶制品选择了纯牛奶和市售的无糖纯酸奶。在购买的时候,我会仔细阅读产品原料,杜绝禁忌食品。食品摄入的时间也严格按照营养科的要求,将日常饮食平均分配到六餐当中去,做到三顿正餐,三顿加餐,并且确保加餐与正餐间隔.5到3个小时,以达到血糖平稳的目的。加餐的选择上,以奶制品、优质蛋白如牛肉干、干果、低糖水果、蔬菜为主,根据每日饮食的不同,适当调整加餐内容。
低糖早餐(自制全麦面包、西红柿、鸡蛋、无糖酸奶)
自带午餐一(杂粮饭、腐竹、牛肉、芹菜)
自带午餐二(杂粮饭、腐竹、龙利鱼、小白菜)
加餐(无糖酸奶、小油桃)
(三)运动健身的作用
怀孕四个月左右,本人逐渐恢复了规律运动。鉴于身体现状,不再选择孕前大运动量的有氧、体能及力量训练,换以舒缓、出汗的有氧操、步行、上肢小工具(哑铃)为主。根据我的观察,每餐结束后十分钟即投入锻炼降糖效果明显,因此我尽量保证在用餐后稍事休息即开始运动。但是,各位孕妈妈在开始孕期运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最好体检的时候就问问医生跟孕期运动相关的问题。
在运动时间的控制上,我会控制30分钟——40分钟之内,避免运动不足或运动过量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发生。在运动强度上,以微微出汗或中度出汗为主,遇到不适灵活改变运动方式,变为上肢力量训练为主。由于肌肉可以帮助机体消耗能量,在日常锻炼中,我注意有氧运动和肌肉力量训练穿插交互。在上肢、下肢运动中,注意肌肉训练。在运动的时候我会注意优质蛋白的补充,避免因过多有氧运动造成的肌肉流失的发生。
(四)日常监测的重要性
大概在怀孕五个月左右,本人开始了血糖监测。之前感觉血糖监测存在压力,担心血糖的波动影响心情,所以很抗拒血糖监测。后续由于认识到只有监测和控制结合才能达到有效控糖的目的,因此决定开始持续监测血糖。
日常血糖监测采用指血和动态血糖仪结合的监测方式开展。指血定时定点监测空腹、早、中、晚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配合饮食做好记录,了解一天的血糖水平。同时,定期佩戴动态血糖仪的监测作为辅助。
动态血糖仪由于有监测延迟的问题,并不适合监测餐后两小时的情况,但是根据动态血糖仪,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水平、各类饮食对血糖的影响等,甚至可以根据动态血糖仪的波动情况及时控制、调整个人运动情况以控制血糖波动。
定期佩戴动态血糖仪,了解一定阶段内的血糖波动情况,掌握整体血糖趋势对控制血糖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血和动态血糖仪监测检测,更能全面掌握、了解个人的血糖水平。另外,注意家用血糖仪的误差问题,糖耐实验的时候利用自身的血糖仪校准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每次餐后测血糖排除误差,便可大致了解血糖真实水平,这非常有助于控制血糖,合理饮食、运动,甚至调整心情。毕竟,孕期血糖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水平不但影响心情,更影响自身和孩子的健康。
写在最后最幸运的事情发生在糖耐量试验当天,同样是4周糖耐测试,这次不但比一胎结果要好,甚至顺利通过了测试。拿到结果首先是难以置信、热泪盈眶;其次又感觉在情理之中,毕竟七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医生的付出没有白费、自己从怀孕不久就开始的控糖付出更没有白费。
但我也深知,糖耐的通过只是阶段性成绩,毕竟血糖的问题上我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一旦放松它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但同时,过分的控制又会适得其反,再次发生宝宝发育迟缓的情况,再次让我内疚懊悔。因此适度的控制、保持良好心情、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确保自己和孩子健康仍旧是我的首要任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