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呈对称性分布的淡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孕妇,未婚女性及男性也有发病。
什么是脏腑辨证法?
在与黄褐斑斗争的路上,姐妹们想必尝试过许多方法,今天小班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来自中医的治斑方法和行医思路,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黄褐斑的辨证上,中医主要是运用脏腑辨证法来确定黄褐斑发病在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定位。
在黄褐斑的治疗上,主要根据运用脏腑辨证法取得的辨证结果,将黄褐斑分为五个证型加以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辨证要点:
面部色斑呈浅褐色或青褐色,界清,斑色密实;常伴有烦躁、易怒,情绪激动或精神抑郁;妇女月经前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错后均在7天以上,且连续3~4个周期),经前常伴有双乳胀痛;纳食可或易呃逆,眠多梦,大便干燥或不规律。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疗宜疏肝理气调经,方用逍遥散加减。
2.脾失统摄证
辨证要点:
斑呈黄褐色,边界模糊,斑色散淡;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月经先期、量多,白带多;食、眠、二便。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滑缓细弱等。
治疗宜补中益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3.脾失健运证
辨证要点:
斑呈黄褐色,斑色浅淡,边界欠清;常伴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点滴即停,或闭经;或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嗜睡或失眠多梦;倦怠乏力,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细。
治疗宜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归脾汤加减。
4.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
斑色深暗,边界清晰,斑色致密;常伴有月经量少,月经先期,手足心热,虚烦不得眠,目涩便干;舌质红,脉细数。
治疗宜补肾养血,填精益髓,方用归肾丸、六味地黄丸加减。
5.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
斑色黑褐或灰暗,边界欠清,斑色散淡;常伴有月经血暗黑,小腹冷痛,腰脊酸痛;或伴畏寒、肢冷;带下清稀;夜尿频。舌质淡暗,脉沉迟。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瘀消斑,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班丽净
客户回访记录
陈某,女,40岁,年6月4日前往药房寻求坐班的中医医师治疗黄褐斑。
主诉:颜面起斑2年。
现病史:近2年发现面部起斑,渐加重;伴月经先期、量多、色暗有血块;困倦乏力;夜寐欠安;纳食不香。
既往史:患者近7~8年,因失眠经常服用镇静药(安定2~3片/周)。
舌脉:舌淡嫩有齿痕,苔黄,脉缓。
皮科情况:面颊、双颧可见地图状黄褐色斑片。
辨证:脾虚失摄,气血瘀阻。
治则: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内服外用
内服:黄芪15g,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郁金10g,泽兰10g,山药15g,升麻10g,大枣7枚,生谷稻芽各10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外用:班丽净参棘软膏,早晚清洁皮肤后涂抹于色斑之上
二诊(年6月25日):药后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睡眠稍好,疲乏减轻,月经量多但较前减少,纳食稍好转,舌淡苔白脉缓。前方减白术,加枣仁15g以养心安神,继服3周。
三诊(年7月16日):全部斑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月经量及血块有所减少,夜寐好转,舌脉同前。上方加陈皮10g,再服3周。
四诊(年8月6日):面部黄褐斑消退60%以上,皮肤润泽。无明显不适。临床好转。继用上方21付巩固疗效。
医案分析
黄褐斑的病机关键——即气血瘀滞、运行滞涩,无论病在何脏,都注意运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中医始终强调“治斑不离血”
本例患者除面部色斑外,困倦乏力、大便溏的症状突出,同时伴有纳呆、失眠,月经先期且血量多,舌淡嫩有齿痕,脉缓,一派脾气虚、统摄失职的证候;而经血色暗伴有血块,说明因气虚统帅无力,血行滞涩而有瘀滞。
在治疗中,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健脾养血活血,使脾气健旺、生化有源,气充血旺、循行顺畅,气血充盛、颜面荣润。
班丽净参棘软膏
班丽净参棘软膏是按照国家专利配方,经科学工艺加工生产的国药准字号保健类(国药准字号B)皮肤外用药物。由我国著名中医院临床使用观察,治疗色素性皮肤病(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和皮肤角化皲裂疗效确切。
班丽净,专为祛斑而生!
在京东、淘宝搜索“班丽净”,认准金色包装下单!
全国各地各大药房均有售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