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库存管理过程中,无论对经销商,还是对零售行业来说,库存管理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库存管理做得好,不但可以加快资金的使用率,提高商品的周转率,还可以降低仓库的使用成本,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容易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进各种误区,最典型的是以下四大误区:
一:暴饮暴食,导致库存积压正如消化不良会进而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一平,一旦积压产生也有一系列的问题会出现:首先会导致公司资金占用成本增加,而本来这些钱是可以放在银行赚取利息的;其次会导致库容压力增加,仓库管理员会打电话抱怨仓位不够,申请外租仓库;还会导致仓库管理成本增加,拣货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下降;此外有保质期商品存在灭失风险。
避免吃撑的办法就是要清楚自己的饭量到底有多大。对于库存管理来说,避免积压首先要清楚自己能销售多少,销售量的预测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仔细对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不是凭借大概的印象来判断。
就像我们不能把一天三顿饭合到一顿吃一样,我们也不能一次下一个很大的订单,以“一劳永逸”。因此设定合适的订货频率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凡事不能绝对,特殊情况也要特殊对待,比如节日备货,比如批量采购会导致采购成本的减少,比如供应商存在短期货源不足时的抢货等情况。
此外,我们往往会认为“积压了之后供应商可以退货”,实际上这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只是一个补救的办法,应该尽量少用。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吃饭吃撑了就想办法“呕吐”出来一样,那滋味肯定很不好受,而且肯定伤身体。
二:因噎废食,“饥饿状态”有时人会在爆饮爆食后进入另一个极端状态,那就是是“因噎废食”。往往在主动和被动的压货之后,因为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采购会变得小心谨慎,对厂家的诱惑与忽悠都小心翼翼,对市场的需求变得不敢决策。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认为减少积压要减少订货和库存量,这往往会导致缺货情况的存在。人体长期吃不饱而处于饥饿状态,自然会导致营养足,肌体活动能力下降。货源不足,则会丧失交易的机会,引起顾客满意度降低,必然导致销售业绩的下滑。
那应该如何避免缺货呢?当然还是应该对销售量有个预测,然后在常规产品上按“1.5倍原则”订货,在节假日卖场促销上与厂方KA密切联系,提前二个月备足卖场促销产品。建立KA储备库存,由采购与商场导购根据历史数据,相关厂方情况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进货指标。
三:偏食,导致“隐性饥饿”吃饭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得好,消除偏食。库存管理也同样讲求“膳食搭配,营业均衡”,这就是库存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主要是进货产品的细分管理问题。
这就需要把库存管理中的品类管理做得更细一步,销售预测上还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总体销售量的预测,还应该再细分一下。假如你负责的单品确实比较多,可以分小类规划确定库存结构,如果单品数量不多的话甚至可以细分到单品。
四:没有及时“排毒养颜”在库存管理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销商品、坏损商品或亚健康状态商品。这些是库存管理中的垃圾。往往会成为沉淀库存长期积压在仓库中。而影响我们库存周转的最大因素往往就是这些沉淀库存。
人有年龄,库存产品也有库龄。在仓库中积压的时间长了,库存产品的自身价值也会折损,一般仓库管理都会有“先进先出”的概念,产品自进仓之日起,品类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库龄。
所以定期的库龄预警机制很有必要。
以上四大误区是常出现的仓库管理问题,行业不同,管理方法也有少许差异,但避免四大误区的关键只有一条,那就是做好科学的销售预测。精彩篇章■库存管理要做好,需绕开“10大误区”!
■经销商,你的商品拆零多吗?
■快消品经销商为什么要转型?
■不是实体店不行,是你的实体店不行。
经销商课堂■经销商研究班(体验智能仓库)
■经销商研究班(参观亮灯技术)
■经销商研究班(北京站)
■经销商研究班(成都站)
赞赏